12、信心、爱心和自我臣服-《巴巴.吉传》- 第三篇 巴巴吉与灵性的科学
锡克第二任古鲁 安格德(Angad)
作者:圣.给乐葩.辛格(Sant Kirpal Singh,又译:基帕尔.辛)
找到一位真正明师实在是无上的恩典。如果说在寻找一位合格的师父的时候,需要有惊人的毅力和辨别力的话,那么在他寻求到了之后最重要的质量则是“信心、爱心和完全的自我臣服”。加纳国王(KingJanak)舍弃了肉体、头脑(心)和财富,然后方能接受开悟。遇到一位真正的师父,意味着你已认识到自我局限以及被接受为徒弟的殊胜福报;同时也要了解师父的爱力和智慧是无法测量的,也是无限的;如果想很好地利用这个机会,同时还必须有谦卑心和信心,并把师父的旨意视为至高无上的。巴巴•皆穆•辛格•吉在讲经时和在通信中,一再说到作为徒弟其爱心和信心的必要性。他在1901年5月16日给巴巴•萨万•辛格的信中写道:
夏白德(shabd)是明师的真正形式。只要与它连接上,你就可以到达目的地了。但条件是你首先应有对师父这个人的爱和信心,因为没有他,就没有一切。明师是与万物给予者同一体的,为了提升灵魂而以这个肉体形式示现。任何人只要对他有强烈的爱和信心,把他看作“至高无上的主”本身。就会与内在音流沟通,就得救了。
另一次,他写道:
做一百年巴赞(Bhajan,即倾听内在音流)也不如一个强烈渴望见师父的一个念头更能净化灵魂,如果这种渴望是实实在在的和真正的,而且对明师的爱是出自内心最深处的。
自我臣服是这种信心和爱心的必然结果,巴巴•吉的信很明显地又回到了这个主题:
不要执着自己,让下面这个思想牢牢地、不可动摇地印在你的脑子里:
“身体、头脑和财富,眼、耳、鼻、口、手、足以及世上的一切,都是师父的。我自己什么也不是。”无论做什么把它当作是师父的,永远寻找最好的去做。即使一刹那也不要忘记这一点,把它当作一条戒律。(1901年5月24日)
永远不要让“我的”念头在你的心中有立锥之地。即使得到婆罗门的教主也不要认为其中有你什么份。“我只是个工具,一切都是师父的。”让师父的责戒永远在你的脑子里:“我什么也不是”,“我什么也不是”,“我什么也不是”。让你思想始终记着上帝,让师父的形象永远刻在你心中。(1900年9月7日)
丢掉一切世俗的欲望,把它们放到师父的脚下。不要认为自己有任何东西,尽力把自己调整到与他(师父)的意愿一致,他的意愿在你的心中应该是最高的。即使他叫你去挖草,你就去挖草。因为服从一位明师是最高等的行为。如果你能这样塑造你的心,一切将会加这于你。(1902年9月18日)
有一次,巴巴•萨万•辛格•吉写信说:“他甚至不渴望到达真理世界,但只是祈求他能有“在师父足下的爱心和信心”。巴巴•吉非常高兴,回信说:“这样的自我臣服‘确实是最高的修行’,并向他保证“他能有对师父这样的爱,一定会达到真理世界,穿过阿拉克(Alakh,看不见的[境域],第六灵境),阿甘(Agam,达不到的[境域],第七灵境),没有名字的灵魂之主(Anami,无名的[境域],第八灵境),而与‘神奇的世界’融为一体。”(1899年9月11日)
更多资讯: